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 ·
8月9日,远程星瀚G2醇氢牵引车与远程星际U11M醇氢电动城际客车在呼和浩特正式下线。作为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向北战役”的重要一站,活动当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与当地用户签署共计270台醇氢重卡、客车产品订单,并交付醇氢重卡、轻卡产品。这标志着呼和浩特推广发展醇氢生态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塞外煤海破冰新能源 呼和浩特醇氢新路铺就绿色引擎
众所周知,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高寒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冬季漫长严寒,这种自然气候条件对于传统纯电类新能源汽车产品非常不利,也制约着本地交通运输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37.8万辆,同比增长55%,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15.7%突破至22.8%。但同期,内蒙古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只有9.8%。
甲醇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内蒙古寒区商用车的新能源化难题,同时也能够最大化发挥内蒙古本地资源优势,是实现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的破局关键,让新能源汽车不再受本地自然环境约束。
内蒙古有着“塞外煤海”的美称,内蒙古本地甲醇产量大、发展潜力大、价格优势大,推广应用醇氢电动商用车产品可以使本地资源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
2024年,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与呼和浩特市政府签署醇氢电动商用车项目合作协议,以醇氢动力推广应用为中心,促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了尽快将本地的甲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呼和浩特出台相关支持文件积极推动醇氢生态的建设,明确提出在全市加快推广甲醇汽车以及甲醇加注设施的改建工作。《呼和浩特市甲醇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中提出,计划到2026年底推广甲醇汽车4000辆,加注站50座以上。据测算,现有加油站改造甲醇加注站费用仅需5-10万,远远少于建设加氢站、换电站、超充快充站的投资。当前,呼和浩特已建成多座加注站点并陆续投入运营。
醇氢电动落子内蒙古 远程“向北战役”打造绿色运输新范式
“醇氢电动汽车以液态甲醇新能源与高效增程器耦合高效发电驱动车辆,克服了纯电动车中长途运输场景下续航里程不足以及冬季气温低导致的衰减问题,保障车辆的高效出勤。”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指出,本次下线的醇氢电动重卡与客车正是基于“宜醇则醇、宜电则电”战略的产品布局。
甲醇是公认的风光电的最佳载体,作为液态新能源在存储和运输方面相比于氢、电等能源都有着巨大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内蒙古风光电的利用率,也能有效保障车辆出勤效率。其本身具备优异的低温流动性,在-25℃的严寒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状态,为极寒场景下的车辆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在今年哈尔滨亚冬会上,远程醇氢电动产品在严寒、高频运营场景下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在环保性方面,醇氢电动较国六柴油车相比PM污染物排放降低98%、一氧化碳降低88%、氮氧化物下降82%,燃料成本降低32%-45%,有效助力用户致富。醇氢电动作为液态新能源技术路线,更经济、更便捷、更可持续。目前,吉利运营的醇氢电动汽车超5万辆,相当于氢燃料汽车的两倍,累计里程已超230亿公里。
依托吉利甲醇全产业链的探索研究和产业布局,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是目前国内唯一推出醇氢重卡、轻卡、小微卡、客车、VAN的商用车企业,并打造醇氢电动特色战略技术路线。
据内蒙古用户反馈,醇氢电动重卡无需充电且享受绿牌免排队,冬季加满一箱醇可以跑1500公里,规模化运营车队燃料成本一年还能节约300万。醇氢电动客车已在天津、大庆等北方多地投入运营,冬季续航超600公里,补能仅需10分钟,车厢比同米段纯电车型温度提升一倍,提供温暖舒适的乘车感受。随着在矿机、装载机、挖掘机等非道路场景的应用,醇氢动力还将推动呼和浩特当地煤矿产业快速替代汽柴油实现转型升级。
未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呼和浩特工厂为锚点,加快内蒙古醇氢电动液态新能源产业布局,助力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内蒙古打造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