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230098551@qq.com

沪市在线

中信金融资产三年最高涨幅544% 被纳入MSCI等多项权威指数

· ·

  8月29日,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再度发布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业绩报告,9月1日召开中期业绩发布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402.21亿元,同比增长21.1%;归母净利润达61.68亿元,同比大增15.7%,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净利润同比增长27.5%。

  中信金融资产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正均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是中信金融资产实现“一三五”战略的关键之年。上半年,公司向上向好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实现了经营业绩、主业能力、品牌形象、队伍能力等四方面显著提升。未来,公司将在党建引领、经营业绩、主业能力、合规风控、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六个方面打造行业标杆。

  颇受市场关注的是,中国中信金融资产近年来股价也成功触底反弹,实现估值水平的彻底反转。近三年该公司股价从最低的0.22港元/股,最高触及1.41港元/股,市值最高累计上涨高达544%。就在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股价大幅增长96.92%,涨幅位居在港上市中资金融机构首位。

  伴随基本面得到持续优化,中信金融资产还获得标普、穆迪、惠誉等国际机构的认可,评级得到重新上调。8月26日,国际权威指数编制公司MSCI(明晟)正式将中信金融资产H股纳入MSCI中国指数;今年3月,中信金融资产入选恒生综合指数等7项权威指数,再度成为港股通标的。数据显示,年内多家国际资管巨头已大幅加仓该公司股票,得到外资明显增配。

  盈利能力“优”,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对于上半年,公司为何取得如此优异的业绩表现,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总裁李子民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解释道:“上半年,公司积极把握国家政策机遇涌现、行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坚持提升核心能力,不良资产经营主业不断取得突破,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收购处置类业务提质增效,已实现收益同比增长180.8%,纾困盘活业务增速明显,收入同比增长65.5%,股权业务贡献上升、收入大幅增长”。

  李子民补充说道:“此外,上半年公司也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把握政策窗口期、紧抓核心资产、捕捉处置契机,多措并举推动存量风险项目处置回现。针对收购期限较长资产,优化处置策略,加快处置力度。提高投后精细化管理水平,严防新增风险,取得了较好成效,母公司拨备覆盖率继去年大幅提升。”

  近年市值最高涨544%,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近年来,加入中信集团后的中信金融资产,实施了“刮骨疗毒式”的改革化险和战略转型,聚焦不良资产经营、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等主责主业核心竞争力,全面重回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24年财报显示,中信金融资产各项盈利指标达到6年来最好水平。归母净利润达96.18亿元,是上年同期5.4倍,全年实现各类收入总额1127.66亿元,同比增长60%。横向对比各项指标,去年其经营业绩在五家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保持领先地位。

  得益于经营业绩及公司抗风险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中信金融资产获得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其长期投资价值的重估。

  2024年1月,中信金融资产以全新品牌形象亮相资本市场,其资产负债表修复与业务动能转换的协同效应显现。经历革新的运营体系,该公司重拾行业领军者姿态,市场对其开启新一轮价值重估周期抱有较高期待。2024年,该公司市值全年累计上涨62.5%,公司股价进入稳步上升通道。

  2025年以来,资本市场热度明显升温,中信金融资产股价屡创加入中信集团以来新高。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该公司股价从最低的0.22港元/股,到今年6月最高触及1.41港元,市值最高增长了544%,市值一度达到1132亿港元。

  事实上,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走势强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焦点之一,港股市场行情已率先积累了一波赚钱效应。国泰海通认为,在整体中国资产长期趋势向好的背景下,港股的牛市进程或还在延续,若因海外市场波动而出现调整,将是良好的增仓时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期市场有所波动,但截至8月28日收盘,中信金融资产年内累计涨幅仍高达75.38%。若与在港上市的其余中资银行股,及其他类型金融机构股价表现横向对比,其累计上涨幅度仍稳居第一。

  调入明晟、恒生多项权威指数

  8月26日,MSCI正式调整指数成份股,中信金融资产H股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是中信金融资产自2025年2月入选恒生综合指数等7项指数后,再度入选资本市场核心指数。

  事实上,MSCI中国指数是全球投资者投资中国资产的风向标,意味着进入了MSCI全球标准指数系列,成为全球资金配置新兴市场资产的核心基准,为全球被动型基金提供关键投资指引。此次入选,也标志着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与投资价值进一步提升。

  具体影响方面,与MSCI指数挂钩的被动型基金(如ETF)为追踪指数表现,会直接按照指数权重配置成份股。预计此次纳入,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带来大量的被动资金净流入。与此同时,纳入MSCI指数通常能显著提升股票的交易活跃度,吸引更多国际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和潜在配置。

  而在今年3月,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入选恒生综合指数、恒生金融业指数、恒生大中型股指数、恒生中型股指数、恒生中小型股指数、恒生增幅指数、恒生港股通金融业指数共7项指数,并且再次成为港股通标的。

  中金公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表示,考虑中信金融资产股权业务收入增长以及负债成本下行,上调2025年及2026年盈利预测。由于市场风偏回暖、公司新进MSCI中国指数有望吸引增量资金,该行上调中信金融资产的目标价。

  先锋领航等国际巨头频频加仓

  随着基本面的持续优化,中国中信金融资产还获得标普、穆迪、惠誉、先锋领航等众多国际机构的认可,在国际机构评级也得到重新上调。

  8月26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全球评级发布报告,确认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及其国际平台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为“BBB-”,展望维持“稳定”。标普指出,该公司在政府支持、风险化解、集团协同及市场地位等方面表现突出,为信用质量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年6月,穆迪发布中国中信金融资产评级信息,上调该公司评级展望至稳定。惠誉确认中国中信金融资产“BBB”评级,展望“稳定”。惠誉认为,来自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一般不良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和投资收益支持了公司整体的盈利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投资机构已经在年内加仓中国中信金融资产H股。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末,先锋领航集团对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的持股超过2.177亿股。作为全球第二大资管机构,其截至2025年4月末管理资产规模已超过10万亿美元。此外,据彭博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贝莱德、道富集团等外资机构在二级市场增持了该公司股票。

  据介绍,中信金融资产将灵活采用收购处置、市场化债转股、重组盘活等工具,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精深估值技术”和“多维风险定价能力”,依靠全周期资产处置和逆周期资源整合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中信力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