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230098551@qq.com

沪市在线

2023年公募基金分红超1300亿,债券基金成主力

· ·

2023年公募基金分红总额已超1300亿

截至2023年7月16日,根据Wind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年内累计分红1317.45亿元,这一数字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936.32亿元,实现了40.7%的增长,增加了381.13亿元。债券基金因受益于债市上涨积累了丰厚的收益,成为分红的主要力量。相比之下,权益类基金在市场波动中盈利空间有限,因此其分红金额较小。

在众多基金产品中,场内ETF表现尤为突出。在年内分红总额前十名的基金中,有七只为场内ETF。其中,华泰柏瑞沪深以83.94亿元的分红总额位列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华夏沪深,后者通过两次分红合计贡献了55.54亿元的分红。此数据展示了ETF在分红方面的竞争力。

分红的价值

尽管有观点认为基金分红仅是资金的再分配,缺乏实质性收益,但这种看法并不全面。首先,基金分红并不影响本金。以形象的比喻而言,分红就像提取母鸡下的鸡蛋(现金收益),而母鸡本身(基金的净值)依然在持续生长,未来依旧可以产生新的收益。因此,投资者的核心资本并未减少。

其次,分红方式的选择在投资者手中。选择现金分红可以直接获得收益,避免赎回费用;选择红利再投资则可以在无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增加持有份额,有助于实现长期复利。合理的分红策略能够“瘦身”基金,提升其运营效率。当市场过热时,通过现金分红将部分资金返还给投资者,有效控制基金规模,从而避免因规模过大带来的调仓成本上升和投资策略受限的问题。

此外,分红还带来一定的“心理收益”。稳定的分红现金流能够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特别是在市场波动时期,这笔真正的回报有助于投资者抵御恐慌情绪,减少追涨杀跌的行为,避免因过早赎回而错失长期投资收益。

关注可持续分红的基金

尽管高分红未必意味着优质基金,但基金能否持续分红的关键仍在于其持续盈利的能力。分红是收益的体现,而持续盈利和投资价值才是根本。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建议综合考量基金的长期业绩、投资策略及管理能力,而非单纯追求分红率。

在频繁分红的背景下,值得关注的企业提供可持续的高股息。可持续的现金流是前提,企业需要具备可靠的商业模式;稳定的分红意愿反映了健康的公司治理;合理的资产估值与安全边际能够突出现金流的核心价值。

从这一逻辑出发,有两类基金值得关注:

第一类是红利策略基金。这类基金主要投资于高股息股票,筛选标准包括企业的现金流稳定性、分红历史和合理估值。在年内实施分红的基金中,名称中包含“红利”或“高股息”、规模大于等于2亿元且回报率大于等于2%的基金,仅有18只符合条件。其中,港股通的高股息类基金年内表现尤为突出,部分产品的收益甚至超过了A股主流红利指数。

第二类是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其优势在于税收优惠与复利效应。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年缴存额最高可抵税1.2万元,且默认的分红方式为红利再投资,具有显著的长期复利效应。年内9只养老Y基金均实现了正收益并进行了分红,其中,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联接Y每月分红提供了稳定现金流,年内回报率达到7.14%;而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Y紧随其后,回报率为4.38%。这两只基金分别跟踪红利低波与中证红利指数,重点配置银行等低估值高股息板块,其年内回报名列前茅。此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在退休前不能提取,使其更符合长期投资属性。

考虑到分红并非万能,但“持续分红与长期盈利”相结合的策略确实能够优化投资体验。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应优先考虑基金本身的投资价值,而非仅仅关注分红。选择具备良好持续盈利能力的基金,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更具价值的长期收益。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Puma重新定义游戏规则:通过“Go Wild”品牌宣传活动发布大胆战略与品牌定位

Puma重新定义游戏规则:通过“Go Wild”品牌宣传活动发布大胆战略与品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