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230098551@qq.com

沪市在线

中国公募基金近年挑战重重,主动权益基金收益与波动如何?

· ·

一、公募基金目前整体概况

近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尤以“规模崇拜”和“短期排名追逐”现象最为显著。多数基金公司往往将季度或年度业绩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导致基金经理频繁调仓,追逐市场热点。这种策略使得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波动性加大,投资者的持有体验下降。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库,统计显示,在截至2025年3月14日的三年内,共589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总收益仅为0.22%,而年化波动率却超过25%。

| 策略| 主动权益基金 |

|------------------|----------------|

| 产品数量| 5898(A、C分列) |

| 过去3年总平均收益平均数 | 0.22%|

| 过去3年年化平均波动率 | 25.12%|

| 3年总收益为正的基金数量 | 3538|

| 3年总收益为正的基金占比 | 59.98%|

| 过去3年跑输沪深300指数的基金占比 | 35.02%|

由于业绩波动剧烈,许多基民选择“倒量”、“波动操作”以及“赎旧买新”的投资策略。某知名公募基金公司的数据显示,2024年非货币类基金的规模增长达22%,但持有超过3年的客户占比却不足12%,平均持仓天数仅有73天。这种短期投资行为加剧了市场波动,损害了投资者的长期利益,形成了“基金波动、基金经理赚大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痛点。

从宏观层面看,基金行业的发展问题造成了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占比持续低迷。根据银河证券的研究报告,自2007年以来,公募基金在A股流通市值中的占比从27.93%下降至2017年的3.94%。随着权益基金的推动,2024年这一比例才回升至8.58%。为此,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优化公募基金的考核机制,强调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以及长期投资理念。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今年1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经过调研,证监会已形成初步的改革方案。

二、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初稿)的核心要点及解读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初稿)从基金考核机制、费率改革、权益产品、合规管理、基金代销以及行业生态建设等六大方面进行全面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中,改革公募基金考核机制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环节,将重点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

1. 高管考核指标重构

- 考核权重调整: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指标的权重,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50%。

- 考核维度:关注基金业绩的持续性、投资者盈利体验和风险控制等指标。

解读:对公募基金的投资运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业绩不仅要出色,波动性也需降低,同时加强产品售后和投资者教育。

2. 基金经理长周期考核机制

- 三年业绩比例不低于80%,五年业绩比例不低于50%。

- 成绩考核包括净值增长率、基金利润率和盈利客户占比等。

- 薪酬联动机制:若低于基准10%或出现亏损,基金经理薪酬降幅可达50%。

解读:这一机制将使大量表现不佳的基金经理面临薪酬压力,有助于提升基金经理的投资习惯。

3. 基金公司分类评价改革

- 新增指标包括盈利客户占比、权益类资产占比和投研能力评分等。

- 投资者服务类指标占比不低于80%。

解读:强调了投资者服务的重要性,要求公募基金公司精准触达投资者,确保信息及时完整。

4. 基金评奖业态优化

- 长期化导向,核心评选标准为五年以上业绩,取消短期排名奖项。

5. 费率改革:建立市场化调节机制

- 超额收益产品适当提高费率,低效产品则降低费率。

- 降费让利措施,推动宽基指数基金费率下调。

解读:公募基金将逐步向费率与业绩挂钩的模式转变,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持有成本。

三、对行业的影响及预期

根据改革方案,指数化思维将大幅提升,预计促进指数化产品的快速增长。改革中强调“业绩比较基准”的重要性,将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盈利客户占比的重视,预计将促进公募基金公司在投资者服务和教育方面的持续努力。此外,头部基金公司将加速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中小基金公司需要通过差异化产品定位和服务提升竞争力,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剧。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公募基金业绩波动_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解读 _公募基金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Puma重新定义游戏规则:通过“Go Wild”品牌宣传活动发布大胆战略与品牌定位

Puma重新定义游戏规则:通过“Go Wild”品牌宣传活动发布大胆战略与品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