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 ·
界面新闻注意到,7月公募基金规模增长并非来自于份额的增长。截至7月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份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相较于上月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份额分别下滑了114.65亿份和370.59亿份。
界面新闻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投资者在市场回暖过程中,选择了“落袋为安”。华南某公募投研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前几年市场下跌、净值下挫,影响了投资者对主动权益产品的信心;按照过往经验来看,如果市场持续上涨,后续大概率还会有增量资金入场。
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债券基金遭遇了规模和份额的“双杀”。数据显示,相较于6月末,债券基金份额下滑了1944.42亿份。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今年市场震荡就很难做出超额收益,下半年股票与商品市场风险偏好抬升,让债券市场进一步承压,部分债基净值可能就受到了影响。
博时基金也提到,过去一段时间股市收益风险比高,存量市场里资金持续温和从安全资产流向风险资产,形成显著“股债跷跷板”效应。
此外,QDII基金的份额和规模分别环比增长3.87%和6.77%。7月份不少此前已经限购的QDII基金随着外汇局下发新一批QDII额度,重新“开门迎客”,这也进一步促使了QDII基金规模的增长,首次突破了7000亿元大关。
在公募基金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ETF的规模也突破5万亿元。
据Wind数据,截至8月26日,ETF的规模已经达到了5.06万亿元。全市场规模超千亿的ETF有7只,分别是华泰柏瑞沪深、易方达沪深、华夏沪深、嘉实沪深、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易方达创业板ETF等。规模超百亿的ETF有101只,其中不乏近期热门的产品。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今年以来ETF规模增长了1.34万亿元,仅近三个月,ETF规模就增长了9763.65亿元。从单个ETF来看,近三个月有34只ETF的规模增长超过百亿元,除了沪深300等宽基指数,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博时可转债ETF、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嘉实科创债ETF等产品的规模增幅也居于前列。
来源:Wind、界面新闻编制
上述华南公募投研人士指出,被动指数产品规模、份额出现了明显增长,或许也是因为投资者对指数产品在牛市中的上涨锐度比较认可,同时也是因为ETF产品投资者相对更有经验一些,或许会借助指数产品做一些波段操作
ETF新品种也助力了规模的提升。7月首批10只科创债ETF发行规模达到300亿元,后续仍有不少ETF新品种在持续申报。8月20日,14家基金公司上报第二批科创债ETF。华泰柏瑞、摩根资产管理、泰康、国泰、永赢、汇添富、兴业、中银8家基金公司申请上交所上市产品;工银瑞信、华安、天弘、大成、银华、万家6家基金公司申请深交所上市产品。
8月19至8月22日,华泰柏瑞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安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国联安基金、富国基金、永赢基金、泰康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中金基金等10家基金公司陆续上报了首批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
围绕着港股细分主题,招商基金和国泰基金都上报了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平安基金上报了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ETF 、嘉实基金上报了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联接基金等。此外,还有不少细分领域的ETF也在被申报。比如,广发基金申报了卫星产业主题的ETF产品,华安基金申报了航空航天主题的ETF联接基金。
富国基金ETF投资总监王乐乐表示,伴随ETF产品体系日趋完善、投资理念深入人心,行业正迎来ETF的高质量扩容期。随着《资本市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倡议》的进一步践行,指数化投资的吸引力将持续增强,指数化投资的规模与占比有望显著提升,ETF的资产配置功能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