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230098551@qq.com

沪市在线

股市上涨基金受益,35万亿规模创新高,ETF成亮点

· ·

随着股市的持续上涨,基金尤其是权益类基金受益匪浅。日前,来自中基协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35.08万亿元,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的同时,管理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而从产品类型来看,ETF无疑是这波规模大涨的“急先锋”,成为行业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1)亮点一:35万亿新高

随着股市的持续上涨,基金也是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5.08万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就从今年来看,公募基金总规模震荡走升。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为32.8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进入2025年,公募基金总规模在1月底小幅下降至31.93万亿元,随后在2月底、3月底站稳32万亿元上方,此后,分别在4月底、6月底、7月底相继突破33万亿元、34万亿元、35万亿元大关。

具体来看,7月底封闭式基金规模为3.74万亿元,开放式基金规模为31.33万亿元。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基金规模为4.92万亿元,混合基金规模为3.83万亿元,债券基金规模为7.24万亿元,货币基金规模为14.61万亿元,QDII基金规模为7300.44亿元。

(2)亮点二:ETF亚洲第一

与此同时,ETF规模堪称迅猛,目前最新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

截至2025年8月,中国境内ETF总规模已经突破7000亿美元,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

据统计,2025年美国市场规模仍然是全球第一,占比接近70%,总额约11万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欧洲市场,规模为2.2万亿美元,占比约15%;亚太市场总规模约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的贡献显著。

具体分析2025年上半年的情况,普通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份额有所下降,相对而言,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增长显著。数据显示,普通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仅增加61只,而被动和增强指数型基金的数量则增长了352只。

股票型ETF依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然而债券型ETF的增长速度也不容小觑。

(3)亮点三:沪市ETF超3.7万亿

8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数据,截至该日期,沪市交易所的ETF总规模已超过3.7万亿元人民币。此数据表明,ETF的市场表现依然强劲,境内市场的ETF占比超过70%。截至目前,已有5只ETF的规模超过千亿元,显示出机构投资者对这些金融工具的高度认可。

今年以来,沪市ETF市场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净流入额超过3500亿元。其中,沪深、中证以及上证等宽基ETF产品,成为了机构投资者的主要长期配置工具。这些数据进一步印证了ETF在投资组合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下,宽基ETF的受欢迎程度日益上升。

在产品上市方面,沪市ETF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仅在2023年上半年,就有96只新ETF上市,募集资金总计达788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预期额度。其中,有50只属于宽基ETF,包括16只科创综指ETF,累计规模近200亿元。此外,8只上证的上市规模合计超过220亿元,使得投资者在多样化配置方面拥有更多选择。

(4)亮点四:“国家队”持仓1.28万亿

而在ETF的持有人中,“国家队”动向备受关注,最新数据显示持有ETF基金市值合计1.28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现在21只ETF的前十大持有人行列,持有基金市值合计6677.45亿元;其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则现身于15只ETF的前十大持有人行列,持有基金市值合计6123.48亿元。

中央汇金公司和中央汇金资管持仓产品丰富,包括沪深、上证50ETF、中证、中证、创业板ETF等多只宽基ETF产品。其中,两者持有基金市值居于前列的产品主要为沪深。

具体来看,中央汇金公司持有基金市值居于前五名的ETF分别是华泰柏瑞沪深、易方达沪深、华夏沪深、华夏上证50ETF和嘉实沪深。截至今年6月末,中央汇金公司对上述5只ETF的持有市值均超过800亿元,分别为1420.62亿元、1065.49亿元、858.61亿元、808.01亿元和803.58亿元。

其中,上半年,中央汇金资产大举加仓股票ETF,6月末持有的股票ETF数量是去年年底的1.58倍,多只宽基ETF获得10亿份级别以上的增持。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Puma重新定义游戏规则:通过“Go Wild”品牌宣传活动发布大胆战略与品牌定位

Puma重新定义游戏规则:通过“Go Wild”品牌宣传活动发布大胆战略与品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