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 ·
2025年06月17日,中金公司()发表了一篇基金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业绩基准调整有助于提高基金稳定性和收益表现。
报告摘要如下: 今年5月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在基金外部评价、基金经理业绩考核、薪酬奖惩机制等多个维度里涉及并强调基金业绩基准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业绩基准在国内公募行业中的发展与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目前公募主动权益产品偏离业绩基准的原因,并给出对业绩基准进行调整的原则与依据。进一步,基于基金经理角色的视角,给出在确定业绩基准后如何约束组合相对基准偏离风险的一些方案,以供读者参考。 业绩基准的国内公募实践 监管指引:强化基准作用,规范相关机制。日前,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业绩基准的重要程度愈加凸显,涉及内容包括:1)通过相关指引明确其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2)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关注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其中前者包含相较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表现,涉及基金公司的分类评价与薪酬管理等;3)浮动费率试点转常态,挂钩基金相对业绩表现,增强同投资者的利益绑定。 我们认为,于投资者而言,清晰合理的业绩基准将有助投资风格识别及超额来源拆解,浮动费率机制也将助推其依据实际管理效果支付合理报酬;于管理人而言,由于直接挂钩考核与薪酬,业绩基准将切实发挥其约束及奖惩效力,“喜”“忧”参半:“喜”在业绩评价准绳更为明晰,无需因短期业绩或排名被动追逐热点主题赛道、偏离既定能力范围,“忧”在亟需评估其投资策略与业绩基准的适配程度,如若偏离较多,则需考虑变更基准或突破舒适圈层,来向基准靠拢。 应用实践:聚焦核心宽基,偏离实际策略。整体来看,以规模指数为业绩基准的主动权益基金占据绝对优势,其中沪深300和中证800合计数量与规模占比约达6成;同时以行业与主题指数为业绩基准的主动权益基金近年快速扩容。持仓偏离方面,近来渐趋稳态,不同产品呈现分化;净值偏离方面,整体随市场变化呈现较大起伏波动,近来表现差强人意,若以《方案》所述“3年期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0%”的“降低绩效薪酬”标准来看,截至2024年底及2025.05比例分别高达65.9%和53.7%。 ※持仓偏离与净值偏离关联几何?是否有助提升超额表现?伴随相较业绩基准的持仓偏离程度增加,以跟踪误差为代表的相对风险指标同步抬升,但承担风险所获取的相对收益却因时而异,如遇上涨行情且风格适配,确可获得较佳收益表现,但遇熊市则需承担更多误判及偏离风险;同时,拉长时间来看,风格偏离所带来的超额收益差异逐渐弱化,即押注赛道/风格或可短期占优,但长期来看胜负参半、优势往往不复存在。 ※超额表现是否真实反映管理能力?主动权益优势不再?尽管监管相关政策屡屡提及并强调完善,业内以往对于业绩基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具体体现在:基准设定方面,往往侧重考量基准指数的市场认可及公司层面的布局搭建,忽略其对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表征作用及同投资策略的适配程度,因而呈现高度集中态势,无法切实区分产品赛道定位并作为业绩衡量标杆;运作管理方面,过往以相对排名为主导的考核机制与业态环境,致使基金投资管理过程往往淡化相较业绩基准的跟踪偏离,整体呈现相对明晰的主动管理风格偏好,并伴随市场风格轮动呈现阶段变化。依此背景,若我们简单以过往相较业绩基准的超额表现来衡量评估主动权益产品的管理能力,并结合近来弱势表现断言其优势不再,不免有失公允。实际来看,主动权益基金相较业绩基准的整体超额表现同市场行情及风格偏好密切相关,某种程度取决于主动管理侧重擅长的景气成长与宽基指数权重集中的周期红利孰更占优,因而结合近年红利价值的阶段优势,主动权益基金的弱势表现便不难理解。 基准调整:风格定位明晰,超额更趋稳定。我们聚焦基准设定维度,依据基金风格偏好简单统一调整(将以沪深300/中证800为业绩基准的成长风格主动权益基金分别调整为300成长/800成长),即可相较原始基准获得较佳改善,整体更为合理且适配:持仓偏离方面,产品风格定位与偏好特征更为明晰,相较基准偏离显著收窄;净值偏离方面,超额表现更趋稳定,跟踪基准更为紧密,逆势回撤幅度相对可控,大幅跑输基准风险降低。而实际应用中,即使同好成长风格,不同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与擅长领域仍有差异,需依据具体投资风格与持仓特征分而论之,选用更为贴近实际策略的业绩基准。依此为基础,或可进而结合市场认可度、超额获取空间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主动管理型基金如何约束基准偏离风险 组合优化方案:约束行业、市值方向暴露。参考指增的优化思路,约束组合相对基准指数的行业和市值偏离。约束条件上价值、成长风格最优化限制程度有所区分。整体而言,成长风格产品对行业市值限制相对宽松时,能够让成长风格在行业景气阶段捕捉到更多的收益,从而使胜率和收益表现会更加出色。而对于价值风格产品,在最优化时控制行业绝对偏离在10%以内时,整体表现会较为出色。 主动管理叠加指数跟踪方案:简单直接。将主动管理与指数跟踪结合,取一部分仓位标配指数高权重股票,其余部分做主动管理,该方法相较于最优化模型更加简单易懂。其中主动管理的仓位比例为40%或50%,指数跟踪股票持有每期权重前十标的。主动组合叠加指数跟踪后的超额、绝对收益表现均较为出色。此外成长风格产品叠加基准指数后的超额收益胜率和年化收益表现或能有较大幅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