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 ·
7月以来,有两家基金管理人发布自购公告:其一,7月1日,华商基金公告称,已于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型基金。其二,7月4日,大成基金公告称,大成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除了上述两家之外,今年以来还有兴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博时基金等超过20家基金管理人已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据测算,截至7月6日,今年以来,公募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26.19亿元,是去年同期自购金额的3倍多。
公募年内的自购情况,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在市场震荡之时果断出手。4月8日,多家基金公司发布自购公告。其中,博时基金运用固有资金合计6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招商基金运用固有资金5000万元投资旗下股票型及混合型公募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二是在基金新发时积极自购。以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为例,交银施罗德基金、东方红资管、天弘基金、博时基金、中欧基金、宏利基金、大成基金、华商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均进行了自购。
三是基金经理常态化自购逐渐增多。近期多位基金经理公开基金投资情况。博道基金研究副总监兼研究部总经理何晓彬表示,7月继续定投博道研究恒选混合基金1万元,已累计定投31个月。鑫元基金基金经理刘俊文则是在6月加仓鑫元价值精选混合基金30万元。
“真金白银加仓是用最直接的方式与持有人风雨同舟,也是反映自己对当前市场位置的明确判断。”刘俊文表示。
监管部门也在持续引导基金管理人自购权益类基金。1月23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将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权益类基金占比、投研能力评价情况等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将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投资行为稳定性、权益投资增长规模等指标的加分幅度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前述指标占“服务投资者能力”的评分权重合计不低于80%。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基金管理人加入自购阵营,自购金额将稳步增长。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公募基金将真正实现与投资者利益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