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 ·
随着市场行情转暖,定增业务逐渐升温,公募基金参与认购的总额接近26亿元。年内落定的定增项目几乎均有浮盈,最高浮盈比例甚至超过200%。
当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枢水平,若市场面临回调,定增的投资价值可能更为凸显。Wind数据显示,年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公募基金公司共有21家,认购总额为25.91亿元;而去年参与定增的公募基金公司共有17家,参与总规模约为29.21亿元。
易方达基金参与定增额度最高,年内已累计出资11.62亿元,共有28只产品参与了4家公司的定增项目。例如,7月初芯原股份公告称,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出资2.22亿元认购该公司定增事项;6月,易方达沪深、易方达增强回报分别以2.14亿元、1.1亿元参与中航沈飞定增事项。此外,鹏华基金、朱雀基金以及华夏基金等,年内参与定增的额度也均在亿元以上,分别为1.93亿元、1.72亿元、1.6亿元。华夏基金旗下几只聚焦定增业务的基金,如华夏磐益一年定开、华夏磐利一年定开等,均参与了多只个股的定增。招商基金、博时基金两家公募参与定增的额度也都超过了1亿元。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认为,公募机构积极参与定增是供给和需求综合作用的结果。供给方面,政策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配套融资,推动了配套募资类定增数量增长;同时,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趋势下,部分高成长行业对资本需求旺盛,推动了相关企业的定增融资。需求方面,定增主体通常以折扣价发行股票,这为公募机构提供了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
财通基金分析称,2025年上半年定增市场最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折扣较少,公募基金整体报价热情很高。自2月份开始,市场未出现追加情形,整体折扣较往年少一些,可能与上半年解禁市场的表现尚可有关;二是市场参与者更加丰富,地方国资参与度有增加趋势。某基金观察人士认为,“新质生产力”正成为定增投资的关键词。从竞价定增预案项目的总体情况来看,2023年至2025年,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的项目数量与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同时,大额定增项目含“新”量高,主要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迭代加速,上市公司需要资金支持研发与产能扩张。
随着行情走暖,年内公募基金参与的定增项目普遍出现了浮盈。今年2月24日,乐山电力完成了2亿元的定增项目,认购对象包括8家机构投资者和1名个人投资者,禁售期为6个月。公告显示,在这次定增中,财通基金、诺德基金和华夏基金等3家公募机构获配1.04亿元。此次定增项目的成本价为5.01元/股,随着乐山电力的股价在4月份明显拉升,参与定增的公募基金也获得了丰厚的账上收益。截至7月5日,乐山电力股价报收15.32元/股,定增认购的浮盈比例已达205.79%。
此外,晶华新材5月份的定增额度被兴证全球基金旗下产品包揽,当前的浮盈比例约为91%。当前,浮盈比例超过50%的还有北方铜业、迪哲医药-U等定增项目。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爱博医疗走势不振,其5月实施的定增项目,当前浮亏比例约为14.28%,成为年内唯一一单尚处浮亏的定增项目。
定向增发通常提供一定的发行折扣,但投资者需要承受锁定期内无法卖出的流动性风险。如果市场在此期间整体下行或个股遭遇特定利空,股价下跌幅度超过当初的折扣收益,就会导致“破发”,造成账面亏损。公募基金受限于锁定期规则,即使看到亏损扩大也难以立即止损,这使得定增投资在市场波动加剧时风险显著提升。
多家机构认为,从历史复盘来看,参与定增是一种值得长期关注的投资方式,尤其是在市场情绪不高的时候,可以适当积极关注定增投资机会。展望定增市场后市,财通基金认为可从四个方面给予关注:一是从中证1000等定增参与方关注比较多的指数来看,目前处于历史中枢水平,且创业板估值也处于比较低的位置;二是关税等因素对于市场的边际影响在弱化,美联储降息预期或助于流动性改善,对市场有积极意义;三是当市场出现明显回调,或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配置时机;四是关注定增重组配套募集资金类项目的投资机会。
财通基金还表示,“小额快速”定增机制可能在未来达到火热状态。这一机制允许上市公司通过简化流程募集不超过3亿元且在净资产20%以内的资金,其高效模式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快速融资的渠道。随着政策的持续优化和市场参与度的提升,“小额快速”定增有望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工具,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谈及看好的细分领域,易米基金则认为,基于产品投资策略以及对市场的持续跟踪、对风险的判断,投资者可从两方面优选相关标的:一是基于深度价值挖掘与景气度前瞻研判相结合,处于关键行业且技术壁垒持续夯实的细分领域龙头;二是经营质量改善与估值修复形成共振,同时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公司。